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控制方法

本文介绍了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控制方法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摘要:钻孔灌注桩具有入土深、能入岩、刚度大、承载力高、桩身变形小,可方便地进行水下施工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中。随着钻孔灌注桩应用的日益扩大,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成为首要问题。

关键词: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0.引言随着钻孔灌注桩应用的日益扩大,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成为首要问题。虽然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正日益完善,可往往由于工艺不当、管理不严等因素出现质量问题;若桩基处理不当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还会埋下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运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加强过程控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张家港市某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对常见的质量问题总结归纳,供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1.工程概况张家港市某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地上主体3-33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灌注桩总数:185根,桩长:58米,桩顶标高:-11.1m,实际施工深度:约59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5300KN,持力层:8-2层粉细砂层,该层土的构成与特征:灰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次之云母碎屑,偶夹粒径1~6cm的棱角状钙质结核。该土层拟建场地内仅主楼部位勘探孔揭示,其顶板标高-61.29~-60.88m,厚度12.70~13.80m。系中低~低压缩性,高强度土层。2.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2.1孔壁坍塌(1)主要原因:1)护筒埋置太浅,护筒的回填土和接缝不严密,以致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对孔壁的静水压力等。2)清孔后泥浆密度、粘度降低,减少对孔壁的静水压力,使孔壁失稳。3)成孔后停休时间太长,没有及时浇注混凝土。(2)预防措施:①、钻孔前针对分析土层结构,施工方选择适宜的成孔方法和机具,合理安排成孔顺序,适当填筑作业平台及选择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护简。采用适当的方法保持水头相对稳定,发现塌孔,判明坍塌位置,分析塌孔原因,针对坍塌的水量较小可继续钻孔,回填砂和黏质土混合物到塌孔处以上1~2m继续钻孔,随时注意坍塌数量的变化。若塌孔不能控制,立刻拆除钻机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3)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坍孔,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片石或土到坍孔位以上,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深埋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在坍孔较严重时,则应将钻孔全部回填,待回填稳定后方可重钻。2.2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造成原因:桩周土体在桩体浇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造成(1)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2.3孔底沉渣厚度过大(1)主要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注入量不足,无法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重新沉淀等。(2)预防措施:成孔后,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并通过提取泥浆试样,进行泥浆性能指标试验。钢筋笼吊装时,应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减少空孔时间,防止沉渣重新沉淀。(3)处理方案:灌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沉淀厚度,如沉淀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沉淀厚度、泥浆比重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使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大于1.0m,以利用混凝土的冲击力彻底清除孔底沉渣。2.4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1)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2)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2.5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作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了钻孔灌注桩进行无破损检测。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认为在现时代仍应强调以下几点:①对质量控制应注重预防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②严把队伍进场关。只有从严把关,使用先进的工艺、施工设备,才能为优良工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3.结语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量采用桩基础,而桩基已成为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在所有桩基类型中,灌注桩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而研究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要点,并且作到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谨希望此文能予以建筑同行们及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由监理老兵发表,不代表爱监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jianli.cn/14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监理老兵的头像监理老兵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17年2月27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17年2月27日 上午10: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