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高应变动测实施细则

本文介绍了桩基高应变动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1、高应变动测依据标准

《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暂行规定》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1989年),《高应变动力试桩方法规程》(征求意见稿)。

2、高应变动测的目的

2.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2.2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2.3打桩时桩身应力与桩锤效率的监测,选择沉桩设备与工艺参数。

2.4选择合理的桩型和桩长。

2.5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Capwapc)分析时,可得到桩侧与桩端土阻力分布、模拟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等。

3、高应变动测的适用范围

3.1混凝土预制打入桩;

3.2各种类型现场灌注混凝土桩;

3.3钢桩;

3.4高应变动测属非破损检验,既可以用于试验桩,亦可用于工程桩。

4、仪器设备

4.1检测仪器应具有现场显示、记录、保存实测力与速度信号的功能,并能进行数据处理、打印和绘图。

4.2力传感器宜采用工具式应变计,应变计在所测量的范围内应呈线性。

4.3安装后的加速度计应在3000Hz范围内呈线性,其最大量程宜为3000~5000g

4.4正常情况,传感器的检定,周期应为一年。检定应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

4.5重锤应质量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用铸钢或铸铁制成。锤的重度宜为试桩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

4.6应备有桩顶锤垫,其宜采用木板、胶合板和纤维板等材质均匀的材料,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

4.7实测桩的贯入度,可配备百分表或其它型式的位移传感器。

5、测试准备工作

5.1高应变动测,应向有关单位收集下列资料。

5.1.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

5.1.2工程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1.3桩基设计和施工资料;

5.1.4试桩桩顶处理前、后的标高。

5.2为确保测试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对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桩和桩头已出现屈服变形的钢桩,测试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5.2.1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

5.2.2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5.2.3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可设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5.2.4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低于C30。

5.3准备好重锤提升设备(吊车或三角架),要求提升高度能达到1.0~1.5m

5.4检测前,按高应变测试操作说明书所述方法进行系统检查和传感器检查。

6、测试技术规定

6.1当测定承载力时,从设桩至测试的停止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预制桩应按表6.1执行;

6.1.2灌注桩在混凝土到设计强度等级以后,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的类别

停止时间(d)

砂土

7

粉土

10

粘性土

非饱和

15

饱和

25

6.2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可通过复打测试确定。

6.3每根桩测试时应记录的锤击数一般取为2~3击,锤击能量由小到大。

6.4传感器的安装

6.4.1为减少可能出现的偏心锤击的影响,测试时必须安装应变计和加速度计各两只。

6.4.2传感器应分别对称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传感器与桩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对于大直径桩,传感器与桩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也不得小于1d。

6.4.3安装传感器的桩身表面必须平整,其周围不得有缺损或断面突变。安装面范围内的材质和截面尺寸必须与原桩身等同。

6.4.4应变计的中心与加速度计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cm。

6.4.5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传感器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5.1螺栓孔应与桩身中轴线垂直,其孔径应与采用的膨胀螺栓尺寸匹配;

6.4.5.2安装完毕后的应变计应紧贴桩身表面,初始变形不得超过规定值,测试过程中不得产生相对滑动。

6.4.6当进行测试时,应先将传感器引线与桩身固定可靠,防止引线振动受损。

本文由监理老兵发表,不代表爱监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jianli.cn/17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监理老兵的头像监理老兵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11年8月16日 下午3:09
下一篇 2011年8月16日 下午3: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