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总则
在我省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生活给水、热水和饮用净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工作水温不高于70℃。工业及采暖、空调管道工程可参考本规程执行。
(3)、本规程不适用于建筑物外的埋地管道工程。给水聚丙烯管道不得用于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不得在建筑物内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
(4)、聚丙烯管道的管材、管件的规格尺寸及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ISO/DIS15874—1999的有关规定。
(5)、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在国家规程颁布之后,凡本规程与之相抵触之处,应以国家标准为准。
术语
(1)、允许压力
在某一介质温度下,为确保一定使用寿命,管道系统可承受的最大压力,给水聚丙烯管道的允许压力与水温和使用寿命有关。
(2)、公称压力
管材在介质温度为20℃,使用寿命为50年的允许压力。
(3)、工作压力
为确保给水系统长期安全运行,对设计中所选用的公称压力等级管道,在允许压力的基础上,附加一定安全余量后所采用的最大设计压力。
(4)、公称外径De
为便于使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将管材以㎜为单位的标定外径作为名义尺寸。
(5)自然补偿
利用管道敷设中的自然弯曲(如Z型、L型等)吸收管道因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变形,称为自然变形。
(6)、自由臂
自然补偿时,利用折角管段的悬臂位移,吸收管道自固定点到转变处的伸缩变形,该对应的转弯管段称为自由臂。
(7)、热熔连接
由相同热塑性塑料制作的管材与管件互相连接时,采用专用热熔工具将连接部位表面加热,直接对其进行热熔和承插,冷却后连接成为一体的连接方法。
(8)、法兰连接件
由金属法兰盘及PP-R过渡接头组成,过渡接头与管材用热熔连接,套用法兰盘形成的连接件。
(9)、电熔连接
相同热塑性塑料管道连接时,插入特制的电熔管件,用电熔连接机具对电熔管件通电,依靠电熔持之以恒件内部预先设置的电热元件产生所需的热进行熔接,冷却后管道与电熔管件成为一体的连接方法。
(10)、管系列S
根据ISO4065:1996用以表示管材规格的无量纲数值系列,是实际应用时用于选择管道规格的一种参数。
材料
一般规定
Ⅰ、用于生产聚丙烯管材的原料,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为了确保PP—R管材、管件的质量,对其专用的PP-R树脂材料,必须由原料生产厂提供静液压状态下热稳定性试验指标的合格证明(110,环应力为1.9MPA,8760小时无破裂、无渗漏),方可投产和应用。
Ⅱ、建筑给水聚丙烯管材和管件,应有省级(含省级)以上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并应有有关部门的产品推广许可证。
Ⅲ、管材上应标明规格、型号、管系列、生产厂名或商标、生产日期;管件上应有明显的商标和规格代号;外包装上应有生产厂名、地址、电话、管材及管件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管系列、检验代号和注意事项;内包装应有质量合格证。
Ⅳ、管道热熔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有配套的熔接工具。熔接工具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Ⅴ、管道法兰连接时,应采用专用的法兰连接件。
Ⅵ、管道电熔连接时,应采用专用的电熔管件和专用配套的电熔连接机具。电熔连接机具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Ⅶ、管材和管件宜选用同一原料生产的产品。
(2)、产品质量要求
A、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裂纹、砂孔、脱皮、凹陷、毛剌和明显的痕纹;管壁颜色一致,无色泽不均、严重缩形和分解变色线。
管材和管件不应含有可见杂质。
管材的端面应切割平整,并垂直于管材的轴线。
管件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开裂;
管材宜采用白色或灰色
四、设计
(一)、一般规定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的选用应根据连续工作水温、工作压力和设计使用寿命确定。冷水管道应选用公称压力为低于1.0MPA等级的管材和管件,热水管道应选用公称压力不低于2MPA等级的管材和管件。管道在不同温度和使用寿命时的允许压力见附录A。
室内管道宜暗敷,亦可明敷。暗敷时可采用直埋式(包括嵌墙敷设和地坪面层下敷设),或非直埋式(包括管道井、吊顶内、装饰板后及地坪架空敷设)两种形式。
管道明敷和非直埋时,应采取防止管道变形的技术措施;直埋暗敷时,应与建筑和结构专业协调,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管道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管道的敷设方式、管径和使用场所等因素确定。明敷和非直埋管道宜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直埋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安装不便的场所宜采用电熔连接;与金属管或用水器连接时,应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
公称外径大于DE75的管道可采用热熔、电熔或法兰连接。
当管道用于给水泵出水管时,应采取消除水锤的技术措施。
(二)、管道布置与敷设
管道布置应根据建筑物性质、使用要求和建筑平面布置确定。
设置在公共场所内的给水管宜敷设在管井或管窿内。
明敷的给水立管宜布置在靠近用水量大的卫生器具的墙角、墙边或立柱旁。
管道在室内明敷时,应远离热源,立管距热水器、锅炉及炉灶的净距不得小于400㎜,且管道表面持续辐射温度不得高于50。当条件不具备时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内;不处敷设在排水沟内;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距大小便槽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00㎜;不得穿过变配电室;不得明敷穿越室、贮藏室;不宜穿越橱窗、壁柜和木装修。
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技术措施。
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管顶上预留的净空应不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并不宜小于100㎜。
管道穿越屋面、楼板及地下室外墙处,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并应有可靠的防渗和固定措施。
布置在地坪面层下的管道,应有定位尺寸,并宜沿墙敷设。当有可能遭到损坏时,局部管道应加套管保护。
非直埋管道应设置支、吊架,管道敷设时宜利用管道折角自然补偿或利用补偿器补偿管道伸缩;当不能利用自然补偿或补偿器时,管道支、吊架均应为固定支架。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4-2-10A和4-2-10B的规定。
冷、热水管共用友、吊架时,应根据热水管支、吊架间距确定。暗敷直埋管道的支架间距可采用1000--1500㎜。
直接敷设于墙体或地坪面层下的管道,可不考虑纵向伸缩补偿,其外径不宜超过DE25,接口必须采用热熔连接。
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水平友管与立管连接以及立管与每层支管连接时,应有管道伸缩时相互不受影响的补偿措施。
横管和立管敷设时,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以形件变形补偿,当条件不具备时,应采用补偿器补偿。
水池、水箱连接浮球阀等进水设备时,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浮球阀等进水设备的重量不得作用于管道上。
聚丙烯管道与金属管配件的连接部位,应有防止接口松动的技术措施。
五、施工
(一)、一般规定
(1)、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
有认可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交底;
材料、机具年准备就绪,能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人员应通过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安装技术培训;
(2)、选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说明书和质量合格证书。
(3)、不得使用有损坏迹象的材料,如发现质量有问题,应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检验。
(4)、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开口处应及时封堵。
(5)、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复核冷、热水管的压力等级和使用场所,冷、热水管不得混淆。管道标记为面向外侧,并便于查找。
(二)、运输与贮存
管材和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油污腐蚀,严禁剧烈撞击,不得与尖锐物体碰触,不得抛、摔、滚、拖。
施工现场应有材料存放库房,不得露天存放,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火安全。
贮存管材和管件的库房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远离热源及油、化学物品等污染源。
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应避免管材弯曲。不得采用块状或条状物体支垫,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管材不逐层码堆,不宜叠得过高。
(3)、管道敷设
室内明敷的管道,宜在墙面粉刷层完成后进行安装,安装前应配合土建正确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
室内暗敷的管道,应在内墙面、楼(地)面饰面施工前进行安装,安装暂停时,敞开的管口应临时封堵。
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正。
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下半年敷设时,管道之间应有不小于100㎜的净保护距离,且聚丙烯管道宜在金属管内侧;管道不得敷设在热水管或蒸汽管的上方,且平面位置应错开;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管道暗敷在地坪面层下时,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准确定位,如现场施工时有变更,应作好图示记录。
管道嵌墙暗敷时,宜配合土建预留管槽,当设计无尺寸要求时,管槽深度宜比管道外径大40-60;管槽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尖锐的突出物,管道试压合格后,管槽应用M7。5级水泥砂浆填实。
热水管道穿墙壁时,应配合土建预埋钢套管;冷水管穿墙壁时,应预留孔洞,洞口尺寸宜比管道外径大50。
管道穿楼板时,应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楼(地)面50;管道穿楼板、屋面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且穿越前端应设固定支架。
暗敷在地坪面下和墙体内的管道,应作好水压试验和隐蔽工程的验收与记录工作。
建筑物埋地引入管和室内埋地管道敷设应按如下规定执行
(1)、室内地坪以下管道敷设宜分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以下至基础墙外壁段的敷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敷设
室内地坪以下管道敷设应在土建工程回填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严禁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敷设管道的沟底应夯实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土壤的颗粒径不宜大于必要性时可敷厚的砂垫层埋地管道回填时管周围回填土不得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耳其或颗粒径不大于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室内埋地的覆土厚度不宜不宜小于300管道出地坪处应设置护管其高度应高出地坪管道在穿基础墙时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与基础墙预留孔上方的净空若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室外埋地引入管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一般覆土厚度不应小于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管道安装后严禁攀踏或借作它用。
本文由监理老兵发表,不代表爱监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jianli.cn/17362.html